close

 

 

被遺棄的畸形女嬰

楊恩典先天沒有雙臂、右腳嚴重畸形,出生三天被丟棄在菜市場,因為哭聲太大了,引來了鄰居探詢,隨後警察也來了,把小嬰孩帶到了警察局,滯留派出所的三天,許多前來詢問的人及育幼機構,都因為她那奇特的外表,有著“這小孩,能不能活過明天?”的疑慮而打消認養的念頭。還有醫院打算在無人領養,孱弱的生命結束時,解剖、研究這個小嬰孩,甚至做為醫院的標本。

這時六龜育幼院的楊院長聞聲而來,指定要這個弱小的女嬰:“別人不要的,我要!因為這孩子將來無法自己生活的。”從此;他就成了楊恩典的爸爸。當楊爸爸看到她的第一眼,憐憫地說:“這是上帝的恩典”,所以取名“恩典”,很多人質疑地問:“她沒有手臂,怎麼叫恩典﹖”,楊爸爸總是笑嘻嘻地回答:“她沒有雙手,上帝免除她的勞動,這不是恩典是什麼﹖”。

“小時候,我並沒有苦痛的感覺。爸爸楊煦牧師和媽媽林鳳英很愛我,一直到今天。”楊恩典說。楊恩典和楊媽媽的感情很好,不會講國語、寫國字的楊媽媽,每天在照顧完其他小孩之後,陪她看書認字,教她用腳寫字畫圖。還有,以前楊恩典感冒,鼻涕阻塞呼吸困難,沒辦法自己擦,媽媽會用嘴巴把鼻涕吸出來,一點也不覺得噁心,楊恩典感念地回憶說:“馬上感到舒服,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藥。” 

後來,恩典開始學走路,需要靠著牆壁轉著走,因右腳無力,轉著學走時常常跌倒。爸爸說過:“你需要學一切的事”。所以恩典對自己說,別人可以做的,我都要會做!事實上,恩典的周圍充滿了恩典,因著不便於行,路上的行人、司機、外國人都會來問候與幫忙,漸漸發現自己很愛美,愛畫畫,畫下美麗的世界,成了恩典的專長。

學習用腳處理內務

恩典開始學習用腳吃飯、洗臉、刷牙、寫字,利用彈鋼琴來訓練腳趾的力道及靈活度。別人簡單就能學會的生活瑣事,恩典卻得花費更多時間、心思才能完成。這也培養了她更好的耐性,成為日後學習繪畫的基礎。

因為習慣使用左腳處理事務,長期下來使恩典的脊椎嚴重側彎,右腳也開始萎縮。十三歲那年,赴台北振興醫院作脊椎矯正手術。這個手術是在額頭及後腦開四個洞,以鐵箍固定,上面吊上三十磅重的沙包。左右膝蓋上各打兩個洞,以鋼釘穿過固定大腿骨,然後各綁上十五磅重的沙包。整整一個月的時間,每天忍受無止境的折磨。那種由骨頭深處引發出的酸、麻、痛,加上全身都不能動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蚊子咬,也不能搔癢,流汗時也無法擦拭。此時的恩典完全能夠體會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痛苦。

隨著年齡增長,恩典開始考慮將來的出路。別的小孩長大後,可以到工廠工作,到公司上班,以恩典的條件能做什麼呢?那時她想起小時候,為了訓練腳的力量,用心學習書法,加上自幼就愛拿著畫筆塗鴉,爸、媽見恩典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,便鼓勵她學畫。

開始參加畫展義賣時,很擔心沒人買畫。後來聽說她的畫一幅都不剩時,高興的不得了。然而許多年後才知道是楊爸爸全買了。他說:“我女兒的東西,永遠是最好的,如果能鼓勵女兒,花再多的錢都可以!”爸媽是用生命在愛這些小孩們!

而當育幼院的這些孩子們,用歌聲巡迴演唱,傳愛到世界各角落時,楊爸爸堅持不收費用,許多基督徒提供他們機票,他們沒有缺乏。楊恩典回憶說:還記得小時候,有一次米缸沒有米了,六龜是水源地不能再養豬賺錢了,爸爸帶著所有的小孩跪下來禱告。禱告過後,就有一人背著一袋米,說他中了六合彩要還願,夢裏看見山和小橋是這裏的長相,就這樣送來了!上帝知道我們的需要,爸媽打點好一切的需要,透過許多人幫助我們,許多的價值觀,是我的家庭造成的,爸媽給我絕對的尊重、愛與選擇權。 

口足畫家的成長

1991年,受推薦加入國際口足畫藝協會,此後除了應各屆邀請作畫外,也常受邀以楊恩典成長的故事演講、見證生命的美好。她常藉由演講的時候,鼓勵青年學子,甚至鼓勵受刑人她常說:“相信你能成功,你信能成功,只要不畏艱難、不放棄,沒有難成的事。希望我的故事能讓人有所啟發,而對生命有新的認知。”

從此楊恩典赴國內外演講、義賣畫作,回饋她成長的家“六龜山地育幼院”。同時,她也為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協助,她秉持著“當年我也曾接受過別人的幫助”的心態,更積極參與公益活動,幫身心障礙團體代言走秀、募款,藉以鼓勵身心障礙朋友,走出陰霾,光明面對人生。

楊恩典以口述出版了兩本書《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》、《那雙看不見的手》將版稅及畫作義賣所得捐給了培育她的六龜山地育幼院,讓育幼院能夠照顧和她一樣失去父母翼護的小孩,給他們良好的教育環境。“感謝上帝透過祂那雙看不見的手,讓我得到許多陌生人溫暖的關心,他們的幫助造就了今天的楊恩典。如今我也將用我看不見的手,擔任愛的播種者,影響周遭的人,熱愛生命,珍惜生命。”

楊恩典深有感受地說:“雖然我沒有雙手可以擁抱這世界,但仍然可以用心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。鼓勵一些殘障者,走出心裏面的一種自卑感,不管怎麼樣,我們改變不了的事實,就要去承受就要去接受,而且活得有自信那才是最重要的。自信是要靠著自己去培養的。常常會看到一些在病痛中掙紮的朋友,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鐘,把握生活中要走的路,要活得有意義。”

 

 

原文網址:http://goo.gl/aiGsZa

arrow
arrow

    台灣生活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